首页 > 专题专栏 > 三大攻坚战

房县: 将玉米秸秆“变废为宝” 成为牛羊育肥的“美味佳肴”

来源:房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
发布时间:2021-08-27 17:01
发布者:

 8月25日下午,在房县军店镇下茅坪村玉米种植基地,十几个村民正紧张有序的收割着玉米秸秆。当前,正值农村玉米成熟期和秸秆收贮的最佳季节,房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在全县范围内对农作物秸秆进行收贮加工,持续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增产、牧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实现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。

 瞧,在这片长势喜人的玉米基地,一片热闹非凡的丰收景象。村民们人手一把镰刀呈一字形排开,只见他们左手抓住秸秆,右手用镰刀使劲一带,收割的玉米秸秆就静静的堆放在身后,仅半天时间,已经收割了十几亩玉米地,然后再将这些秸秆运输到收贮点集中进行青贮加工。

 跟随运输车辆来到秸秆加工车间,堆积如山的玉米秸秆经过青饲料加工机械揉丝粉碎后,再由铲车运送至另一处封装打包。粉碎后的玉米秸秆长度5-6公分,在喷洒一定比例的益生菌后,堆放的秸秆散发着阵阵热气和浓郁的清香,经机械自动压实、分装、密封后,就整整齐齐的存放在仓库备用了,打包好的玉米秸秆呈长方体,可多层堆放,保存时间8-10个月。

 在加工现场,看见附近的村民陆陆续续拉着板车向这里运送玉米秸秆,前来售卖玉米秸秆的当地村民汗水浸湿了衣背,但脸上却洋溢着收获的喜悦,他拉来的一板车玉米秸秆重520斤,可以售卖52元。据悉,村民送到场收购价0.1元/斤,由房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自行到农户地里机械收割140元/吨。

 该中心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,不断创新农作物秸秆收贮利用模式,一是“收贮企业+农户”模式,二是“示范基地+市场主体+养殖户”模式。同时,通过组织市场主体和养殖户开展示范观摩、现场交流等活动,积极引导养殖户和农户参与到秸秆综合利用中,让秸秆综合利用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,成为农牧业增产增收的新途径。

 在房县红塔镇谢湾村另一秸秆收贮加工点,又是别有一番风景。当地的村民正在使用一种更为简易,操作更为方便的青饲料加工机械,它将玉米秸秆揉丝粉碎后,直接进行压实、打捆、封存,仅需3-5人即可完成玉米秸秆青贮工艺。

 据了解,全县共有这样的青饲料收贮加工点5个,一个收贮点每天可以加工青贮秸秆20吨左右,同时还有一辆移动收割机械,可以直接在田间地头对玉米秸秆进行收割并同步粉碎,极大减轻了村民的劳动强度,提高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,收贮利用已遍及全县20个乡镇。

 近年来,房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,该中心紧紧围绕“稳羊扩牛、突破性发展草牧业”的发展思路,以建设现代特色草食畜牧业为发展目标,强化政策和资金投入,着力建设种植区域化、经营产业化、服务社会化的现代饲草生产加工体系,大力开展饲草及农作物秸秆青贮加工示范推广。

 2021年,全县共计种植优质牧草近5万亩,改良天然草地500公顷以上,同时在军店中村、下茅坪、何家村及大木东河村等地兴办“粮改饲”试点基地,种植饲料玉米2000余亩。每年牧草及农作物秸秆收贮加工都在10万吨以上,有效解决了以牛羊为主的养殖场季节性草料紧缺问题。

 随着房县草食畜牧业的蓬勃发展,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将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必然趋势,不仅可以促进资源节约、环境保护、农牧业循环经济,而且可以减轻农村劳动力强度,增加农民收入,实现玉米秸秆“变废为宝”,成为牛羊育肥的“美味佳肴”。




打印 | 关闭 | 收藏

主办单位 十堰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  地址:十堰市张湾区林荫大道339号  浏览本网站建议分辨率:1024*768

电话:0719-8626951  8626387   传真:0719-8626252  E-mail:syxmj0719@163.com   邮 编:442000   技术支持:十堰政府网

鄂公网安备 42030202000140号 鄂ICP备06007886号-5   政府网站标识码:4203000049   网站地图